交通有三要素,即畅通、安全、低污染。在世界各国许多城市发展交通还以畅通和安全为基本目标。大力推广隔音窗的应用将是最省钱、最立杆见影的有力措施!
不久前,《北京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对策研究》的课题报告面世。这个报告告诉人们这么一个事实:北京市约有 100 多万人饱受交通噪声污染之苦,这种现状已使一些居民听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受到了影响。
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之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任文堂说, 根据北京道路噪声的实际监测,北京市内城市主干线两侧路边噪声在昼间约为 65~72 分贝,夜间则为 60~70 分贝。而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的主要适合于居住的区域噪声标准值为昼间 55 分贝,夜间 45 分贝。
北京市临街居住人口约占市区人口的 16%,约 100 万人。部分交通干线昼夜声级差仅仅 2 分贝,夜间噪声扰民情况严重。近年来,交通噪声污染的投诉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居住在二、三、四环路及交通干线两侧的居民反映强烈。据北京市环保局有关官 员透露,10 年来,北京市城市环境噪声投诉事件始终占到环境总投诉事件的 50% 以上。
在 1999 年全国 30 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交通噪声考核评比中,北京市位于第 28 位,在 4 个直辖市中,噪声平均值也最高。
任文堂警告说,在对北京市道路交通噪声不采取任何新的有效控制措施的前提下,北京市的交通噪声的整体状况将会继续恶化下去。
事实上,不只是北京市,世界其他国家也正面临着交通噪声污染的威 胁。伦敦在一次噪声调查的报告中表明,36% 的伦敦人受到不同程度交通噪声干扰,受飞机、铁路、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干扰的分别为 9%、5% 和 7%,而在家听到交通噪声的人高达 91%。德国有 70% 的人受到道路交通噪声的干扰,日本 38% 的人口生活在 65 分贝以上的交通噪声暴露环境中。
造成交通噪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交通规划和市政建设不合理 造成的,比如说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居民区与道路之间的距离过近,市政设施(如井盖)设计安装不合理等;二是由于重型、中型、轻型载重车辆、摩托车、拖拉机 和农用车的行驶噪声是小轿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使道路两侧交通噪声污染更加严重;三是由于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组织不合理,影响机动车正常通行,产生不必要 的交通噪声等。
欧盟环境官员在 2000 年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发言时说:"在城市规划建设阶段不注意噪声控制,在今后控制将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实际上,北京市为了减少交通噪声,采取了如提高车辆标准、安装减噪部件、建造减噪构筑物等诸多措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不仅如此,交通噪声还影响到了房地产。据了解,居住区域和其他功能 区域的声质量已经成为房地产使用价值的评价指标之一,声质量差、噪声大的房地产价格明显低于声质量好的房地产价格。国外一些大城市和北京等国内城市已经出 现因交通噪声污染严重,已开发的居住小区销售困难,或不得不降价销售的现象。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史捍民说,为了尽快解决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就必 须加强交通噪声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工程。对北京的交通噪声污染治理,要采取合理和可行的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城市绿化、逐渐改变临街建筑功能、不同 类型声屏障、高效隔声窗等,使已建成道路周围区域声质量有明显改善。在交通噪声治理中,要加强噪声控制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促进北京环保高新技术产 业的发展。
治理噪声将带动产业发展
--汽车噪声源治理和低噪声路面机动车辆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道路车流量的急剧增加,使噪声污染日趋严重。通常车辆速度提高一倍,平均噪声要增加 6~9 分贝;车流量增加一倍,噪声增加 3 分贝。北京市的高速道路和高等级道路轮胎路面噪声已经成为主要噪声源。
汽车噪声源是一个包括发动机、进排气系统、风扇冷却系统、传动系 统、车体振动、轮胎~路面作用等多种声源的综合声源系统。其整车噪声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比排放控制难度更大。整车噪声降低需要一定的技术攻关。因此,研究开 发低噪声车辆,特别是研究开发运行时间较长的低噪声公共车辆是控制道路交通噪声的最根本的措施之一。
北京市重点控制的高噪声车辆是大型车辆,特别是公共汽车,正常行驶 时在道路两侧产生声级为 70~80 分贝,加减速噪声可达 90 分贝,刹车噪声高达 100 分贝。据相关人士透露,北京市将在未来几年内,投资 128 亿元,购买 1.4 万辆环保公交车。目前新上的 200 辆新型公交车的发动机质量不仅普遍提高,且功率变大、性能比较稳定,同时,使用国产名牌或进口刹车装置,因而不会出现"刹车刺耳"的噪声问题。
北京市还将推广高效排气消声器, 使消声器消声量不小于 30 分贝,整车加速行驶噪声可降低 2 分贝左右。任文堂说,要严格控制汽车零部件市场上消声器质量,对进入北京市市场的消声器实施质量认证制度,防止伪劣消声器进入市场。他说,汽车的净化器以 前全国总产值才几十万,现在出现亿万以上产值的企业就有六七家。消声器的市场同样也很广阔。
另外,控制轮胎路面噪声最成熟的措施是采用低噪声路面。
低噪声路面已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是由早期欧美国家采用的疏水路面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在德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已经达到工程化应用。截止到 1997 年底,香港重新铺设的低噪声路面长度已有 10.3 公里,使近 14000 户居民受惠。
低噪声路面是一种多孔性路面材料,一般由沥青材料和有一定颗粒直径 的颗粒物组成,保持一定孔隙率。普通的混凝土路面的空隙率为 3~6%,而低噪声路面的空隙率可达到 15~20%,因此保证了路面的高声吸收特性。近几年在日本,每年施工的低噪声路面的面积达到 2000000~3000000 平方米。
低噪声路面通常的降噪效果是 3~6 分贝。据悉,北京市将组织低噪声路面试验开发,在 3~5 年内实施一批示范路段工程。第一个实验路面将于明年 6 月做出来。
--绿化减噪
对道路两侧地面进行绿化,包括树木绿化和地面绿化,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减低交通噪声。
绿化减噪主要是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植物本身是一种多孔材 料,具有一定的声吸收,由于植物的吸收,可以减小声波的能量,使噪声减弱。有条件可以采用凸堤、凹堤道路断面布置,可以起到声屏障的效果。有些有条件的路 口可建人工地形景点来降低噪声。如安华桥东南角街头绿地,利用绿化假山既美化了环境形成自然声屏障,又减少了噪声对临街建筑的影响。
为充分发挥绿地减噪效果,绿地种植结构应采用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 使种植立面的每个层次都有茂密的树冠层。在车流量大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车带上,种植枝叶茂密、抗性强、生长健壮的绿篱,则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 条件许可的路段,可以把绿篱植物和人工声屏障相结合。
--声屏障
在道路和临街建筑之间,设立声屏障对降低道路交通噪声也具有一定作用,这也是控制交通噪声技术措施之一。声屏障的主要功能是阻挡声音的传播,将大部分声能反射回去,仅使部分声能绕射过去,在屏障的后面形成一个声影区,从而使噪声降低。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和高速公路也开始修建声屏障来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如贵黄公路、广汕公路、成渝公路等在一些噪声敏感区,修建了声屏障。日本修建的道路声屏障总长就有 1600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声屏障长为 455.5 公里,占高速公路总长的 12%。
声屏障降噪效果直接决定于声屏障高度、被保护建筑物位置、声源位置 和周围的环境条件。一般对两侧低层建筑效果明显,对 5 层以上建筑几乎没有什么降噪作用;对小尺寸声源效果较好,对大尺寸声源效果较差。大多数声屏障高度为 2~6 米,降噪效果一般为 5~10 分贝。
--高效隔音窗
降低住宅室内噪声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采用高效隔音窗。 隔音窗,包括开启式与固定式两大类,又可细分为通风开启式、通风固定式及常规开启式和常规固定式等。隔声窗与普通窗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必须有一定的隔音量, 即最低级别隔音窗的隔声量也要保证在 25 分贝以上,一般隔音窗的隔声量要求在 30~35 分贝为宜。隔音窗由各种材质构成,通常使用的有钢结构的、木质结构的、钢塑结构的和铝合金结构的等几种。
北京四环路通车后,位于中关村大街的中科院住宅楼临街居民深受交通 噪声污染之苦。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任文堂说,他们已经着手将这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隔声窗研究开发出来,首先用于四环路中科院两侧的住宅上。 有关产业人士认为,隔音窗将会在将来大有用武之地。
--噪声监测仪
据北京市环保局的庄树春处长介绍,他们将考虑建立环境噪声实时监测 系统。据了解,建立北京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实时监测系统既是实现国际大都市的需要,也是举办 2008 年奥运会的需要。目前国内外一些大城市已实现了环境噪声自动化监测。如新加坡建立了一个由 18 个测点组成的城市环境噪声监测网。英国中部城市伯明瀚绘制了城市噪声电子地图。上海已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城市环境噪声监测系统,广州市也拟利用世行贷款建立 内环线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而目前北京市区 303 条路段交通干线噪声监测仍采用人工方法,不能实时了解全市交通噪声状况,得到的声环境质量结论也不够准确,缺乏向市政府提供及时、准确数据基础和支持环境决策的能力。因此,北京市建立环境噪声实时监测系统势在必行,噪声监测仪将有较大的市场。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史捍民说,《北京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对策 研究》课题反映了北京政府的超前性,该课题不仅仅是研究成果,它还要应用到实践中来,在今后实际中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而且也为北京市在制定汽车政策、交通 规划、绿化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实际上,这个课题不仅对北京市有用,而且对全国如何控制交通噪声污染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治理噪声带动的不仅是北 京的产业发展,它更会带动全国的防噪治噪产品和设备的发展。
据了解,"十五"期间,北京市治理交通噪声污染将成为热点之一,其中包括在用车辆检测尤其是高噪声车辆的检测和改造,低噪声路面,隔声屏障,绿化防噪带,隔声门、窗,交通设施及交通管理设施改造,噪声监测仪器及设备等。
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之后,治理噪声的产业将会有大的发展,特别是隔音窗将逐渐走向千家万户。这里深藏着一个宝库,就看谁能把握时机。